作者:泰山碧霞祠 | 浏览次数:10107 | 时间:2021-3-5 |
2021年3月4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开幕会上,与会全国政协委员审议通过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议程,听取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和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山东省道教协会会长、泰山碧霞祠住持张诚达道长赴京参加了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今年主要围绕道教和民间信仰、传统文化进校园等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分别提交了《关于谨慎将历史传统道教宫观登记为民间信仰场所的建议》和《传统文化进课本、进课堂、进校园的发展瓶颈及对应建议》两份提案。
针对社会上有趁机将一些本属于道教传统庙观或在被破坏的原有道教庙宇建筑上恢复的场所登记为民间信仰场所的现象,张诚达道长认为,民间信仰跟道教有着被改良和改良的关联,历史上道教在改造和规范民间信仰上有着充分的经验优势。因此建议政府切实加强对审批民间信仰场所的把关,严谨审批设立流程,开展对拟设立场所的历史文化研究,组织包括道教界在内的相关人士进行综合评审,充分征求相关方面的意见后决定适合设立与否,以杜绝成为一些人谋取私利的温床。对于历史明确记载曾为道教活动场所,或曾经有正式道士居住管理的传统庙宇,建议一律不认定为民间信仰场所,接续历史正本清源,切实维护道教界合法权益。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建设文化强国,近年来党和政府就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明确了学校教育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并进一步厘清了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然而成绩的背后也面临一些发展瓶颈制约着传统文化教育向深度、广度推进。有鉴于此,张诚达道长提案建议:针对师资匮乏的问题,建议在大专师范院校设置“传统文化教育”专业,培养专职的传统文化教师;筹建“传统文化师资平台”,充分吸纳和利用社会上有水平、有意愿的传统文化资源,如博物馆、文化馆、艺术馆、传统文化专家、各类非遗传人等充实到教学力量中去。针对传统文化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的问题,建议加强传统文化课程的顶层设计,遵循教育规律,对不同年龄段实行不同教学形式,力求突出授课方式的趣味性和课程设置的多样性,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动”起来,多角度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