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碧霞祠 万代祈福地

2013-1-1 浏览21269次




碧霞祠坐落在泰山之巅,是华东地区海拔最高、建筑规格和规模最大的道教宫观。创建于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距今已有1000余年历史。初名“昭真祠”,金代称“昭真观”,明代改名“灵佑宫”,清代重修殿堂后,改额“碧霞祠”,沿用至今。


碧霞祠现存建筑保留了明代的规模及明代的铜铸构件,建筑风格多为清代中晚期的风格。二进院落,以照壁、宝藏库、南神门、大山门、香亭、大殿为中轴线,两侧为东西神门、钟鼓楼、东西御碑亭、东西配殿,结构严谨,布局紧凑,被认为是我国古代高山建筑的典范,是同类建筑中独具一格的神品。



碧霞祠大殿盖瓦、鸱吻、檐铃等饰物皆为铜铸,东西配殿和大山门则为铁制,大殿铜瓦共360垄,以象征“周天之数”,充分说明在古代碧霞祠建筑规格之高。大殿内供奉碧霞元君鎏金铜像,为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所铸,至今保存完好,是祠中镇观之宝。殿内正中悬清雍正皇帝御书“福绥海宇”匾,殿外则为乾隆皇帝御匾 “赞化东皇”。



香亭座落正殿前院中央,其址原立有明万历年间所铸金阙。亭两侧有铜碑对峙:东为明万历年间《敕建泰山天仙金阙碑记》,西为天启年间《敕建泰山灵佑宫碑记》,形制十分雄伟。亭前有明嘉靖和万历年间铜铸千斤鼎和万岁楼。院东南、西南是御碑亭,分别保存有乾隆皇帝在乾隆六年(公元1774年)与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两次登泰山时所立的御碑,碑身均刻有其登岱诗作,十分珍贵。



碧霞祠整组建筑巍峨严整,气势恢宏,隐现于山巅云际,被美誉为仙人琼阁、天上宫阙。 



碧霞元君,是道教著名的女神,全称 “天仙圣母碧霞元君”,民间俗称“泰山圣母”、“泰山老奶奶”,华北一带则称为“泰山娘娘”。碧霞祠是碧霞元君的祖庭,是泰山娘娘信仰的发祥之地。



据道教经典记载,碧霞元君乃上古时代之女神。《太上老君说天仙玉女碧霞护世弘济妙经》云 : 元君乃“西天斗母精运元气发现,金莲化生吾身。归隐岱岳,修炼年久,意如初兴,幸逢正果,功成道合。感蒙保奏,受敕‘天仙玉女碧霞护世弘济真人',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永镇泰山,助国裕民,济厄救险,赏功伐罪。”



据《泰山道里记》和《岱览》载,唐代前泰山顶上女神早有玉女或元君的称号。自宋代立祠祭祀后,元君信仰兴盛起来。明清两朝,上自帝王皇室,下到村氓民夫,无不崇祀元君。供奉碧霞元君的泰山行宫,一时遍及全国各地,有成千上万座之多。光在京师,娘娘庙就有“三山五顶”之说。清韩锡胙在《元君记》中记载,“通古今天下神祗,首东岳。而东岳祀事之盛,首碧霞元君……自京师以南,河淮以北,男妇日千万人奉牲牢币,喃喃泥首阶下。” 由此可见,碧霞元君香火之极盛,百姓对碧霞元君信仰崇拜之至。



经历千年的香火供养,到了今天,碧霞元君灵应九州的信仰早已根植民间。每年到了新年庙会、三月三庙会、三月十五元君圣诞之期,不辞劳苦登上山顶前来朝拜的信众摩肩擦踵、络绎不绝,可达数百万众。年复一年的如此香火鼎盛,也为这座美丽宫阙,赢得了“千年碧霞祠、万代祈福地”的美好赞誉。


 

扫描二维码关注泰山碧霞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