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道教经典
当前位置:首 页>>道教文化 >> 道教经典
纯阳吕祖《求心篇》
作者:泰山碧霞祠 浏览次数:15726 时间:2020-8-9


纯阳祖师吕洞宾




純陽吕祖《求心篇》

純陽吕祖


孚佑上帝曰:

“人之有心,如天之有日。心之邪正,如日之升沈。日升沈而晝夜分,心邪正而人鬼判”。


故心者萬善之源,而百行之所由出也。

儒曰“正心”,道曰“存心”,釋曰“明心”。

心正則不亂,心存則不放,心明則不蔽,三教一理也。


孟子曰:“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今之心若“亡羊”然,盍歸而求之?求心之道無他,屏諸幻想,除諸惡念,獨置力於倫常而已。

葢屏諸幻想,則心存;除諸惡念,則心明;置力於倫常,則心正而不亂。聖賢仙佛,不外是矣。


至於屏除置力之道,則在擇善而固執之耳。擇善之道,必本倫常。

然必心中清淨,無一毫雜念,火氣不生,在在歡喜。自然心不忘親,常存敬愛。推之五倫,莫不皆準。

常想聖賢之言,濳心理會。

每聞父師之訓,敬凜奉持。

見聖賢經傳格言,爽然於目。

見父母手澤口澤,惕然於衷。

見人善行,聞人善言,生企慕心。

見人惡事,聞人惡言,生警省心。

聞淫褻語而不移,見好子女而不惑。

當喜知節,當怒知懲。

念念在兹,與人爲善。

與人有怨,輒思其好處,以釋之。

中心有憾,輒思己過處,以寬之。

人以非禮相加,無心報復。

人以巧機攙奪,無心好還。

靜籌人託,以期踐言。

靜思人恩,以圖報稱。

處繁華中,有恬淡心處貧賤中,無怨尤心。

見人失意,生悵惘心。

見人得意,生歡喜心。

見人才高,生欽服心。

見人饑寒,生憐憫心。

見人勤勞,生體恤心。

見人謬悞,無非笑心。

見人珍異,無倖得心。

見人富貴,無艷慕心。

不因勢力而生趨附心,不因衰落而生厭薄心。

不因貧乏而生苟且心,不因急迫而生險詐心。

見老成而生敬,見道德而知尊。

見人愚頑無禮而不怨,見人飮啖過節而不憎。

聞人言語無稽而不厭,聞人虛聲恐愒而不驚。

見人有功恆思所報,見人有過恆想其難。

聞人有善而不疑,聞人有惡而莫信。

引過歸已,推善與人。

受横不嗔,受謗不辨。

居常省過,行則闕疑。


久久變化氣質,歸於純粹。

方寸之内,有如冰雪。舉念之間,無非忠信。

上焉可以入道成眞而證果,下焉亦長保其福祿而蔭及子孫矣。


苟或祭先不敬,事親不誠。父師教誨,口應心違。父母家庭,心疑偏愛。兄弟叔侄,有欲而憎。天地鬼神,臨財不畏。聞善知悅,過後卽忘。起念爲善,未幾卽怠。


聞人有善,心疑不信。

聞人有惡,心信不疑。

見方正而不恭,對老成而多慢。

心欲勝人,時生忿怒。

心惟利已,時生嫉妬。

學未成而自負,事已悞而自寬。

艱難輒起怨尤,富貴便生驕泰。

心圖人物,而口卻支吾。

心服其人,而口偏倔强。

借財不得,遂若仇讐。

欠債不還,反生怨恨。

才不及其人,而故欲傲之。

識不逮其人,而故欲非之。

心知自錯而怙終,心議其非而面諛。

滛念、貪念、惡念、嫉妬念、媚世念,輾轉不除。

忿心、躁心、傲心、不平心、陰賊心,循環不已。

所謀未善,反恨人之不從。

作事多乖,卻怨人之不用。

見好子女,輒生意惡。

聞婦人聲,便爾心移。

作計欺公,起心害衆。

常懷陰險,自作聰明。

在在憎嫌,時時懊惱。


凡若此者,事雖未彰於言行,心先觸怒於鬼神。罰在其身,毒流孫子。


嗚呼,善惡之分,如絲染皂;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苟改過以爲良,亦從凶而反吉。

倘執迷而不悟,終怙禍而遭殃。

然而善惡心生,吉凶心召。


苟正其心,則無適而非善矣。

苟求其心,則無適而非正矣。

聖賢千言萬語,不過於斯。


《靈樞經》曰:

“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

所謂要者,行住坐卧,常想此心在腔子裏,自然雜念不生,自然舉念皆善。

天地鬼神,交相保護。凶妖惡眚,無自而干矣~